close

  本報記者胡新橋
  本報見習記者劉志月
  本報通訊員許雄才
  得知社區正在為重症居民熊從平募捐手術費,低保戶祝順梅拿了100元交到居委會。在居民眼裡,祝順梅這100元很重,她與老伴都動過大手術,每月光醫葯費就6000多元;
  刑滿釋放人員張華(化名)做起了社區志願者,在服務他人過程中找到了自身價值,一年後遞交了入黨申請書;
  多次赴省進京信訪的68歲老人李殿傳不再擔任上訪“總聯絡人”,轉而做起志願者。“流浪了這麼多年,終於有了一個家,流浪兒有了家,就會加倍珍惜它。”他說。
  祝順梅、張華、李殿傳不同名不同姓,卻有著一個共同的“家”——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文卉苑社區。
  文卉苑面積0.1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7782人,是集經濟適用房、廉租房為一體武漢市目前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社區,社區有15棟樓房,居民3439戶,其中廉租房2669戶。
  作為這個新建社區的掌舵人,文卉苑社區居委會主任張青蘭介紹說,社區治理面臨“四多四難”:低保戶多(1400戶)、獨居人員多(獨居老人135名)、殘疾人多(353名)、特殊人群多(361名),大多數居民存在就業、就醫、生活及生活舊習轉化等困難。
  問題困難如此之多,但居民入住文卉苑一年多來,社區沒有發生重大矛盾糾紛、沒有發生較大群體性事件、沒有發生重大維穩事件、沒有發生嚴重刑事案件。
  張青蘭認為,社區工作得到居民認可,得益於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平安建設者。
  “文卉苑彙集了社區治理的各種困難、矛盾和不穩定因素,但‘兩委’班子和全體社區工作者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感,廣泛發動居民群眾參與,勇於創新工作方式方法,善於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,在社區治理和平安建設方面做出了很了不起的成績。”武漢市委副書記、政法委書記胡曙光認為,文卉苑是該市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,實現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的成功典範。
  群防群治築起社區平安“防火牆”
  走進文卉苑,路邊休閑椅上有老人拉著家常、曬著太陽。幾個戴紅袖章的志願者邊巡邏、邊順手清理著路邊殘留的落葉和紙屑。騎著自行車的安保隊員在來回巡邏。
  下轉第二版
  上接第一版
  “前年開始搞警務機制改革,每個社區配備一名民警,但給文卉苑超配了一名女警官。”文卉苑社區警務室負責人沈勝文說。
  今年以來,文卉苑社區入室盜竊發案為零。儘管如此,沈勝文還是不斷想辦法增強居民群眾的防範意識,加強預防、管控和打擊。
  “只靠社區民警遠遠不夠,關鍵要發動居民,搞好群防群治。”沈勝文說。
  除了充分發揮社區、居民、綜治力量之外,文卉苑社區還擁有三支隊伍:物業安保隊員22名,治安志願者147名,“兩長四員”(黨小組長、樓棟長,衛生管理員、治安關照員、文體委員、房管員)168名。
  “這三支隊伍都有各自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。‘兩長四員’與網格員聯合負責,實行安全包保責任制;治安志願者每人每天志願服務兩小時,輪流排班。”張青蘭說。
  為有效防控入室盜竊,文卉苑社區還給室外排水管抹上了潤滑油,有的加裝了防攀爬刺;部分店鋪和居民家中還安裝了“宜居通”安全預警系統,居民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店鋪或家裡情況。
  層級管理制晉級制度激發熱情
  文卉苑社區居委會醫保專乾、“90後”大學畢業生張莉,起步於社區志願者。
  2012年12月,成立不久的文卉苑社區居委會組織辦“萬家宴”,張莉作為志願者參加。
  “傳菜單、報菜名、將食物按照規定的次序擺放好,活動結束後還要將菜送到獨居老人和低保戶家。一天下來,整個人就像散了架,但內心卻挺充實。”張莉說。
  做志願者一個月後,張莉通過了文卉苑社區的筆試、面試、電腦操作測試、才藝展示考試,正式成為一名網格員。
  當上網格員,張莉沒敢懈怠。按照網格員的職責,她迅速成為進門入戶採集登記信息、聯繫服務居民的“高手”。2013年9月,她被社區民主選舉為醫保專乾。
  張莉說自己是文卉苑社區“晉級制”的直接受益者。社區居委會副書記秦永慶也是從志願者做起;社區居委會副主任、“三把手”劉春莉曾是武漢市青山區一個社區的“一把手”。
  目前,文卉苑社區居委會配有群乾7人、專乾9人。“黨委、政府給政策、給公益性崗位,怎麼選好、用好社區工作者是個挑戰。”張青蘭說,自己的辦法很簡單:選人看德行,用人靠制度。
  張青蘭眼中的“德行”很朴實——吃得苦、受得累、挨得霉(註:委屈的意思)、忍得氣,“在社區工作,沒這幾條過不了關”。
  張青蘭認為,社區治理關鍵還要用好層級管理制。她說,社區主任因事不在位,有副主任頂上去;副主任有事外出,其分管的工作立刻有民政委員等人頂上去,做到社區工作層層有人管、事事有人抓,不留空白、不打亂仗,“居民何時來,都有人接待”。
  社區事交居民評議贏來參與熱
  今年初,文卉苑社區獲得財政下撥的20萬元惠民資金。資金怎麼花,文卉苑有一套民主決策法:按項目分類,請居民代表評議。
  1月28日,文卉苑社區召集了70多名居民代表參加“2014年文卉苑社區惠民項目計劃評選會”。會前,居民代表被要求深入所在樓棟挨家挨戶征求意見,最終確定了包括萬家宴、元宵燈展、志願者培訓等在內共計13個項目。
  “基本計劃項目大家都沒什麼意見,就是在晾曬架與滅蚊燈兩個項目上討論比較激烈。”文卉苑社區民政委員黃曉玲告訴《法制日報》記者。
  經充分討論,大家同意增加休閑椅,可以在方便住戶晾曬同時給老人、殘疾人等提供臨時休息點;同意再添4盞滅蚊燈,減少社區夏季晚間蚊蟲之擾。
  在黃曉玲的電腦上,記者看到文卉苑社區2014年度惠民項目計劃書,“滅蚊燈”、“休閑椅”都在其中,並標註了完成時限與資金安排。
  在社區民主決策上,文卉苑延續了百步亭大社區的“六步議事”法,做到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議、民事民決、民事民評,多渠道提議題、多方懇談出主意、議事組織擬方案、張榜公示開言路、專家審查定公約、居民表決說了算。
  “居民參與社區事務決策,對他們也是一個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務、自我管理的過程,讓他們學會包容人,成為懂文明語、做文明事的人。”張青蘭認為。
  參與社區治理,確實燃起了不少居民的熱情。64歲的居民劉琴琴是最好證明。
  劉琴琴家門後貼著她自製的社區值勤表,“每月第一個星期第一天升國旗,每星期一下午3點至5點社區值勤,每月值班日期,2月8號、3月3號、4月7號……”
  “年紀大,她怕忘了社區的事,就特意制了這個值勤表。”劉琴琴的老伴李殿傳說。
  幹部包保讓特殊人群安居樂業
  初次見到白雲,他穿得整齊,臉色紅潤,說話有邏輯,讓人很難意識到他患有精神一級殘疾。
  2012年11月初,白雲搬到文卉苑社區。瞭解白雲患病情況後,秦永慶與他建立起一對一幫扶關係。此後,秦永慶經常到白雲住的樓棟走訪,白雲有啥事也找秦永慶反映。
  為服務像白雲一樣的殘疾人居民,文卉苑社區建起“陽光家園”,解決了43名輕微殘疾人的日常生活難題;同時,依靠社區志願者、社區工作者對其餘310名殘疾人進行關愛。
  “特殊人群不僅要安居,還要樂業。”張青蘭說,文卉苑的做法是:細緻考察、大膽起用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。張智敏就是受益者之一。
  刑滿釋放後,張智敏一直沒能找到工作,成了低保戶。2012年10月25日,他成為入住文卉苑的首批住戶。
  “那天登記的人很多,我發現有個沒戴紅袖章的大個子在維持秩序。”張青蘭說,後來才知道他叫張智敏,不是社區志願者。
  後經征求老張意見,社區請張智敏當志願者。做了3個月,他表現優秀,被吸收為網格員。
  經社區工作者共同努力,文卉苑有147名與張智敏情況相似的居民找到了工作。
  專職網格員成居民貼心守護人
  《法制日報》記者想要採訪83歲的孤寡老人劉發元,被告知,今年2月18日(正月十九)患有嚴重哮喘病的他被網格員李莉華髮現在自家床上安詳離世。
  “頭一天我們還送了元宵,他吃得蠻開心。沒想到一夜過去就……”李莉華哽咽了。
  秦永慶告訴記者,發現老人去世後,社區工作者迅速安排:跑殯儀館、看墓地、張羅追悼會。
  按照習俗,3天后,劉春莉、李莉華他們到殯儀館送“親人”劉發元最後一程。
  生前接受記者採訪時,劉發元曾說,網格員李莉華等人是他的“閨女們”。
  “做好本職工作外,我們還負責為像劉大爺這樣的孤老洗衣洗被。”李莉華說,社區還發動志願者成立了洗衣服務隊,解決了老人們居家養老的部分困難。
  雖然文卉苑社區只劃分了15個網格,按標準是“一格一員”,但根據實際工作需要,江岸區為其配備了20名網格員。
  工作並非一帆風順。“我們不避諱難題,哪裡出現了問題就及時開會解決,從來不講時段,找準問題儘快解決。”張青蘭說,這是自己進行社區治理的又一個“絕招”。
  目前,文卉苑社區形成並堅持了網格員每天一上班的晨會、黨支部一周一次的碰頭會、“兩長四員”的月度會等固定例會制度。
  (原標題:居民都是平安建設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ghx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