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貴州省黎平九潮鎮的一個深山村寨,當地村民自建“水電站”來照明,20年來,每戶人家都只亮了兩盞燈。看電視、用洗衣機,這些十分尋常的現代生活,對他們仍是奢望。如今,造價低廉的發電機正逐漸退市,村民陷入了照明困局,一些村民開始重拾煤油燈度日。(9月19日《貴陽晚報》)
  如果是100年之後,村民自己發電或許就是科技進步的見證,家家戶戶都可以自己發電了,也就不要再受壟斷養肥的電老虎的窩囊氣了。如果是100年之前,家家戶戶點上煤油燈也應該是很現代化的事情,很值得驕傲的事情。
  問題是,這一切不是發生在百年之前,也不是發生在百年之後。在這個時代,村民自己發電就是無奈的憂傷。在這個時代,村民還要點煤油燈就是苦惱的憂傷。
  當然,這個村裡的村民還在自己發電,還要使用煤油燈,也是有客觀原因的。這是因為這裡是一個小山村,經濟不好,環境也不好。出現與現代社會脫節的事情也是可以想見的。但是,當這種脫節與現實是天壤之別的時候,也就不能理解了。是的,按照當地政府的說法,這些村民自己發電以及使用煤油燈,和村民自己也有著必然聯繫。因為,當地政府也曾經動員這裡的村民到鎮上以及附近的村莊去居住,但是村民們就是不同意,甚至有的村民已經走出了大山之後,又回來了。在當地政府的眼裡,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  其實,村民也有自己的苦惱,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:一是,無法融合到其他村莊的生活里。二是,重新建立家園在經濟上難以承受。三是,無法養活自己,他們依然需要靠山吃山,而且對於原有的生活狀態很是留戀。
  在筆者看來,這並不是一道無解之題。村民和政府其實誰都沒有錯。只是,在這個過程中,政府更應該尊重村民的選擇。這個村莊距離鎮子也不遠,就是10公里的路程。那麼,我們鎮上都是通了電的,這個小村子為啥就不能通電呢?我想其實原因很簡單,電力部門會認為得不償失,沒有多大賺頭。要架構10公里的線路,而村莊的村民也不多,而且家庭都不富裕,使用電力的時候必然會是很節約的。如此情況之下,電力部門的設施投資何時才能賺回來?
  可是,話又說過來,電力雖然是市場之下的產物,但是壟斷之下的電力也承擔著公益的任務,該賺錢的時候賺錢,該付出的時候也是需要付出的。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是電力部門的唯利是圖心態。而同時失職的還有當地政府部門,如果供電部門考慮到利益的問題不願意投資的話,政府是不是可以出資照顧一下這個村莊呢?
  在記者就這一問題採訪的時候,當地政府作出了回應,表示將協調電力部門為該村架設線路,讓村民徹底告別自己發電和煤油燈。問題是,這一句話就可以協調好的事情,為啥讓村民苦苦等待了20年?村民自己發電,見證著為民電力的不足,村民的煤油燈熏黑了自己的臉膛,更熏黑了不作為的政府部門的臉膛。
  文/郭元鵬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村民20年的煤油燈熏黑了不作為的臉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ghx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